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金凤钩·送春

晁补之 晁补之〔宋代〕

春辞我,向何处?怪草草、夜来风雨。一簪华发,少欢饶恨。无计殢春且住。
春回常恨寻无路,试向我、小园徐步。一栏红药,倚风含露。春自未曾归去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春天离开了我,是要去往何处?真奇怪,昨晚那场突如其来的风雨,似乎加速了它的离去。我的头上已生出一缕白发,生活中的欢乐太少,遗憾太多,我无力挽留春天的脚步。
我常常遗憾找不到春天回归的踪迹,不妨试着慢慢走到我的小园中寻觅。看,那一栏红艳的芍药花,正倚着微风,含着露珠,原来春天其实从未真正离去。

注释
辞:告别。
草草:匆忙。
饶:富足,多。
殢:滞留。
恨:遗憾。

赏析

  这首词抒写春恨。上片着力描写留春无计的遗憾,下片写寻春而觅得的欣慰之情。

  “春辞我,向何处?”开篇即以设问的形式,巧妙地为后续的感慨铺设了情感的出口,同时也为下片探索春的踪迹埋下了伏笔。紧接着,“怪草草、夜来风雨”与“春辞我”遥相呼应,词人仿佛在向春天追问:你为何要如此匆匆地离我而去?你的离去为何如此草率,既无告别,也无留恋?“夜来风雨”仿佛是对前面问题的回应,它揭示了春天离去的直接原因和归宿:或许,春天是被那夜的狂风骤雨强行带走的吧!这里的“夜来风雨”,既实指自然界的风雨交加,也隐喻着词人仕途中的波折与动荡。词人一生仕途坎坷,几经沉浮,因此,这“夜来风雨”送春归的景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晁补之

晁补之

晁补之(公元1053年—公元1110年),字无咎,号归来子,汉族,济州巨野(今属山东巨野县)人,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。为“苏门四学士”(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、秦观、张耒)之一。曾任吏部员外郎、礼部郎中。 工书画,能诗词,善属文。与张耒并称“晁张”。其散文语言凝练、流畅,风格近柳宗元。诗学陶渊明。其词格调豪爽,语言清秀晓畅,近苏轼。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。著有《鸡肋集》、《晁氏琴趣外篇》等。 888篇诗文  95条名句

猜您喜欢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点绛唇·桃源

秦观 秦观〔宋代〕

醉漾轻舟,信流引到花深处。尘缘相误,无计花间住。
烟水茫茫,千里斜阳暮。山无数,乱红如雨。不记来时路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古人谈读书

朱熹 朱熹〔宋代〕

  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。默而识之,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。我非生而知之者,好古,敏以求之者也。学如不及,犹恐失之。吾尝终日不食,终夜不寝,以思,无益,不如学也。(出自《论语》)

 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,谓心到、眼到、口到。心不在此,则眼不看仔细,心眼既不专一,却只漫浪诵读,决不能记,记亦不能久也。三到之中,心到最急。心既到矣,眼口岂不到乎?(来自朱熹)
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喜晴

范成大 范成大〔宋代〕

窗间梅熟落蒂,墙下笋成出林。
连雨不知春去,一晴方觉夏深。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