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艳歌行

佚名 佚名〔两汉〕

翩翩堂前燕,冬藏夏来见。
兄弟补三人,流宕在他县。
故衣谁当补,新衣谁当绽?
赖得贤主人,览取为吾绽。
夫婿从门来,斜柯西北眄。
语卿且勿眄,水清石自见。
石见何累累,远行不如归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在堂前翩翩飞翔的燕子,冬天躲藏夏天就出来相见。
一家兄弟两三人,漂流游荡在他乡。
旧衣服请谁来补,新衣服叫谁来缝?
多亏贤主人给我补旧衣,缝新衣。
她的丈夫从门外进来,斜倚着西北角的枝杈观看。
请您别怒目相待,水澄清时石子自然显现。
事情真相虽已清清楚楚,但还是不如回自己的家好。

注释
翩翩:疾飞貌。
流宕:同“流荡”,漂流游荡。他县:即他乡,外县。
谁当补:“谁给补”的意思。当,语助词,无义。
绽:同“组”,原义是“裂缝”,这里是解裂布帛,缝制新衣的意思。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创作背景

  古代由于交通工具的落后,行旅和流浪往往是重要的诗歌题材之一。这首《艳歌行》就是为表现反映汉代的普通百姓流落在外的惆怅哀伤而作的,其具体创作时间未详。

参考资料:完善

1、 傅锡壬·大地之歌——乐府[M]·北京:线装书局,2012
2、 赵光勇·汉魏六朝乐府观止[M]·西安: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,2019

简析

  《艳歌行》是一首五言乐府诗,此诗写游子思乡。一个普通的家庭“兄弟两三人”为了生计,流浪他乡。因女主人为他们缝补衣裳而被归来的女主人丈夫发现而产生了误会。整首诗围绕一个尴尬场面写出流浪汉的凄苦,写得情节紧张,矛盾集中,真切生动,活泼而富有谐趣,但谐中寓庄,于中更能反衬出游子之凄苦;同时也显示了乐府诗人观察生活、把握生活、再现生活的卓越才能。

赏析

  此诗写了一个普通的家庭“兄弟两三人”为了生计,流浪他乡。因女主人为他们缝补衣裳而被归来的女主人丈夫发现而产生了误会。诗歌围绕一个尴尬场面写出了流浪汉的凄苦,写得情节紧张,矛盾集中,真切生动,活泼而富有谐趣,但谐中寓庄,于中更能反衬出游子之凄苦;同时也显示了乐府作者观察生活、把握生活、再现生活的卓越才能。全诗以比兴起,巧妙地引发诗兴,过渡到诗的本体,结尾又用比收,轻松自然,浑然天成。

  诗的开笔就很低回忧伤。“翩翩堂前燕,冬藏夏来见”二句用比兼兴的手法。堂前之燕,冬去夏来,有一定之时,而我“兄弟两三人,流宕在他县”,却久出不归,长为他乡人。这两句概括了流浪汉有家归不得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佚名

佚名

亦称无名氏,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。源于古代或民间、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、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。 6734篇诗文  8605条名句

猜您喜欢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战国策·雍氏之役

刘向 刘向〔两汉〕

  雍氏之役,韩征甲与粟于周。周君患之,告苏代。苏代曰:“何患焉?代能为君令韩不征甲与粟于周,又能为君得高都。”周君大悦曰:“子苟能,寡人请以国听。”苏代遂往见韩相国公中曰:“公不闻楚计乎?昭应谓楚王曰:‘韩氏罢于兵,仓廪空,无以守城,吾收之以饥,不过一月必拔之。”今围雍氏五月不能拔,是楚病也。楚王始不信昭应之计矣,今公乃征甲及粟于周,此告楚病也。昭应闻此,必劝楚王益兵守雍氏,雍氏必拔。”公中曰:“善。然吾使者已行矣。”代曰:“公何不以高都与周。”公中怒曰:“吾无征甲与粟于周,亦已多矣。何为与高都?”代曰:“与之高都,则周必折而入于韩,秦闻之必大怒,而焚周之节,不通其使,是公以弊高都得完周也,何不与也?”公中曰:“善。”不征甲与粟于周而与高都,楚卒不拔雍氏而去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炳烛而学

《说苑》 《说苑》〔两汉〕

 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:“吾年七十,欲学,恐已暮矣。”师旷曰:“何不炳烛乎?”平公曰:“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?”师旷曰:“盲臣安敢戏其君乎?臣闻之,少而好学,如日出之阳;壮而好学,如日中之光;老而好学,如炳烛之明,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?”平公曰:“善哉!”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鰕篇

曹植 曹植〔两汉〕

鰕游潢潦,不知江海流。
燕雀戏藩柴,安识鸿鹄游!
世士此诚明,大德固无俦。
驾言登五岳,然后小陵丘。
俯观上路人,势利惟是谋。
雠高念皇家,远怀柔九州。
抚剑而雷音,猛气纵横浮。
泛泊徒嗷嗷,谁知壮士忧?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